新能源电池壳机械手如何解决铝壳拉伸的精度与效率矛盾?
问:新能源电池铝壳拉伸易出现划伤、起皱,贵司机械手如何保障良率的同时提升产能?
答(东莞市中控自动化新能源事业部):
材料适应性技术
针对0.8~2mm铝材:配置力度可调夹爪(压力范围0.5~5N可编程),避免传统夹持导致的变形。某方形电池壳案例显示,表面划伤率从3%降至0.2%。
不锈钢圆形壳体:增加视觉纠偏系统,补偿材料回弹误差(±0.1mm补偿精度)。
高速同步生产方案
与300T冲床联动作业时,机械手在0.8秒内完成送料-取件-废料分离(速度1.2m/s),冲压节拍稳定在6SPM。
动态防抖算法抑制高速运动时的振动,确保放置精度±0.05mm。
安全冗余设计
双回路压力检测:实时监控夹持力与真空度,异常时0.1秒内紧急回撤
模具红外测温:预防因连续生产导致的模具过热变形
客户实证数据:
动力电池壳日产从800件提升至2200件
模具寿命延长30%(从50万次提升至65万次冲压)